28569綜合已超過40年消費者分析歷史、全球商機洞察與行銷策略研究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以及以180個國家為分析樣本的全球趨勢預測公司「trendwatching.com」所發表的年度趨勢報告,整理出2015年不容忽視的九大消費趨勢。

1-15011015040H61

趨勢1〉
科技改變消費習慣

     科技的發展目的是什麼?在科學領域,是幫助發現更多知識;在醫學領域,是拯救更多生命。那麼,在消費領域呢?答案很簡單,是為了讓生活更方便,替忙碌的現代人省時間!

     智慧型手機與App,就是明顯例子。新工具幫助消費者縮短購買商品的流程。例如,美國的「AisleFinder」App,可以找出所在位置附近的超市,還可以查到想購買的商品資訊、顧客評價等,方便購物。

     例如星巴克就從2014年10月開始,在美國部分城市推出手機點餐App,節省點餐等候時間,頗受好評,2015年預計普及至全美國。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意味著消費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購物,這對品牌來說簡直是一大商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手機購物機制設計的方便性,就顯得格外重要,企業需要站在消費者角度設想使用介面與流程。

趨勢2〉
不只購買 更重社會責任

     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成為顯學,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否符合正義與企業社會責任,也比以往更重視。

     例如,美國友善對待動物組織就舉辦「不傷害動物的時尚大獎」(Vegan Fashion Awards),每年票選對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動物毛皮的品牌設計師。

     也有愈來愈多設計師使用回收材料設計首飾配件。知名設計師喬安.海耶克(Joanne Hayek)就是其中之一。她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時尚應該不止是人們穿什麼而已,也可以改進社會的其它面向。」

     當「有意識地消費」(conscious consumption)在全球消費者心中已扎了根,品牌就必須使自己與「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形象扣連,才能增加消費者好感度。

蘇格蘭發展組織執行長傑瑞.伊金斯(Gerry Higgins)表示,從國際發展來看,社會公益已不只是一種對社會正義的熱情而已,也是一種「社會革新」,帶動產品的想像力,也可促進營收,是一種雙向互利的關係。

趨勢3〉
「共享」新模式 節省能源

     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的普及,也促成新的「共享經濟」消費模式,透過消費者多人的組合安排,創造對消費者有利、最節省資源的服務。

     例如美國共乘服務公司Lyft,2014年8月就提供了「Lyft Line」的新服務,消費者可以透過App,選擇與路線相似的乘客一起共乘,分擔交通費用。結果可省下大約60%的金額。

     車商Audi旗下的Audi Unite,則在瑞士提供私人網路共同租車服務。使用者上限為五人,駕駛可以用App查詢到車子的所在地以及是否為空車,然後再用智慧鑰匙開車,讓每輛車保持最大的使用效能並節省租車費用。

     2014年成為熱門話題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更物體世界數位化,塑造更多的共享經濟模式。

例如,香港開發的一款甜甜圈造型的藍芽接收器「Umbrella Here」,讓使用者可以放在雨傘頂端。下雨時,可透過App發出訊號,讓裝置上的LED發亮,附近的陌生人就能知道可以與你共撐一把傘。

     而在紐約、舊金山、蒙特婁、渥太華四大城市的Breather服務,則是提供空間租借的網路平台。民眾如果需要借用辦公室、會議空間等,可以透過此平台找到城市中一些閒置未用的空間,不但可以透過App預約,其感應功能更是不需要鑰匙就能取得暫時使用的權限。

趨勢4〉
實體賣場凝聚社區力

     2014線上購物雖然蓬勃成長,但這不代表實體賣場購物就已經走到末路。事實上,實體購物的體驗仍被人們需要。

     然而,重要的是,要怎麼讓購物商場革新,找到實體的特性,創造不可取代的新體驗。

     在歐美,有些購物中心開始想辦法創新,讓賣場的功能已經不單純是購買,還變成了地方社區民眾的社交中心,讓各個社會階層的民眾都可在此消費並同樂。

     例如,英國的大型連鎖超市特易購(Tesco),已開始設立社區主題型的商場。商場內除了購物功能以外,還結合了美髮沙龍、兒童遊樂區與瑜伽教室,讓購物中心成為社區凝聚力的中心。

未來,枯燥、死板板像貨倉一樣的購物中心會逐漸過時,取而代之的是能創造社區活力的購物中心,讓人們不時想去購物。

趨勢5〉
影音格主影響力大於明星

     1980後至2000年中出生的年輕人,稱為千禧世代。這群人類史上首批的「數位國民」,成長階段就不斷暴露在新事物的訊息下。

     如何接觸到這個年輕世代,對品牌來說是很大挑戰。首先,因為這個世代熟悉許多免費的服務與社群網路,也對於廣告與大品牌沒有興趣,偏好網購或街頭的獨特品牌。

     影音格主(Vlogger)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根據Tesco Mobile的調查,YouTube上以有趣影片聞名的影音格主們對年輕人的影響力比電視明星、好萊塢明星、足球明星更大。

趨勢6〉
隱私權愈形重要

     在大數據的年代,一切消費資料都可被記錄與分析,然而,這牽涉到如何保護消費者隱私。

     因此,也有些新服務、新產品以隱私權為訴求,受到關注。例如,美國的網路搜尋引擎「DuckDuckGo」,被稱為「不會窺探你的搜尋引擎」。

該公司主張維護使用者的隱私,並承諾不監控、不記錄使用者的搜尋內容。使用者的搜尋歷史不會留下,點擊搜尋結果上的連結時,該目標網站也看不到搜尋詞,被國外媒體稱為Google「最渺小、也最剽悍的對手」。

     此外,還有一些新的護衛隱私裝置發明。例如,德國柏林有一個藝術家、科技專家、設計師結合的團隊,發明了一款名為「Cyborg Unplug」的偵測器。只要插上插座,連上無線網路,就可以偵測到環境中可能有哪些裝置(如偷拍相機等)可能會造成隱私的風險,並阻擋將之連上網的Wi-Fi網路。

趨勢7〉
海外購物更方便

     網路無國界,當電子商務趨於成熟時,海外購物更方便。2014年,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經驗就像探險,紛紛往海外搜奇。

     根據法國電子商務研究機構Fevad的調查,2014年有28%法國人線上購物聖誕節商品,在法國以外的網站購買。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Master Card統計,有40%的線上購物在海外。

除了電子商務,海外購物也可透過旅行進行,此現象以中國最為顯著。根據中國海外旅遊研究機構調查,27%的中國觀光客旅遊花費最高的項目就是購物,有82%的中國觀光客認為旅行最重要的事就是購物。

趨勢8〉
激發消費者新需求

     手機、平板電腦等新的科技載具搭配行動上網的普及,如漣漪效應,除了促成App等新服務外,也將消費的需求一圈圈地擴增。

     例如,美國時裝品牌J. Crew,就抓到這個趨勢。該品牌的女裝設計總監湯姆.摩拉(Tom Mora)曾在受訪時表示,品牌應該設想消費者生活的每個面向,行動科技也不例外。

     因此,過去時尚品牌都只有設計衣服、配件或包包,然而J. Crew卻增加了「科技配件」產品線,會針對新出的iPhone設計時尚的手機殼,或平板電腦收納袋等,這都是因應科技而生的改變。

     網路的漣漪效應,也影響了服務業的風貌。飯店、咖啡店不只是空間舒適就會受到青睞,還要提供免費的Wi-Fi才會受歡迎。

趨勢9〉
數位裝置改變運動習慣

過去,許多人會擔心健康與肥胖問題,但是,卻往往缺乏運動的動力。不過在相關的App開發後,許多消費者都渴望透過行動裝置,維持積極運動的習慣。

     2015年會有更多的人,透過數位裝置與App監測健康,包括飲食內容、卡路里計算、體重與健身紀錄等。

     例如,紐西蘭開發一款「Food Switch」App,只要用手機掃描包裝食物的條碼,就能看到該食物相關的營養建議,並以紅綠燈提示,綠燈表示健康,紅燈則表示最好不要吃。

     不少運動品牌也善用這股健康風潮,如Nike與Adidas都分別設計了運動分享的App,讓消費者把自己喜愛的運動分享到社群媒體。這使得健身已經不止是自身鍛鍊身體而已,也成為朋友間的話題與社交生活的一環,使運動不再孤獨、乏味,而是充滿樂趣。

作者:王美珍 │ 攝影:張智傑

出處: 特刊風雲品牌致勝10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