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話說Beacon這事,從第一次聽到iBeacon這個詞開始就對這個概念特別有好感,也許是覺得太形象太優雅太有情境感的緣故吧。只是平時最多看看新聞消息然後收藏一下,沒有專門對待過。昨天看到一個系列的兩篇文章,首先介紹了Beacon技術的大致概念和應用情境,然後是針對Beacon設備的交互設計話題,很喜歡,於是決定分兩次把譯文做掉。希望自己加深理解,同時對大家也有些學習價值吧。

Beacon(中文“燈塔”、“信標”)是一種“鄰近系統(Proximity System)”。在該系統中,運行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或其他計算設備上的應用可以對“Beacon設備”發出的信號進行響應。

Beacon設備自身是一種小巧而廉價的實體設備,你可以將其放置在某些場所,向處於一定距離之內的“響應設備”發送信息。

01-ibeacon-overview-design-product

右上角的石頭一樣的東西代表Beacon設備,我們假設其被放置在博物館內。當用戶進入信號範圍,特定的應用就會做出響應。

我們所熟悉的“iBeacon”一詞專指蘋果自家的Beacon平台。實際上,該技術並非蘋果公司專有,市面上還有很多其他的Beacon服務及設備。

就這些?

恩,是,也不是。是,就是這樣一套軟硬件結合的鄰近系統;不是,因為Beacon的意義遠不止原理上這麼簡單。

在Beacon的推崇者看來,“鄰近”這個簡單的概念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用戶體驗層面。而懷疑者們則認為,這個層面並不涉及某種核心的用戶需求,因此所有的媒體關注與報導都只是天花亂墜的肥皂泡而已。

誰是正確的?

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現實情況應該是介於這兩種意見之間的。我們現在可以明確說出的就是,Beacon技術在互動體驗上帶來的可能性是過去的技術所無法實現的。

如今談到Beacon,各路媒體的關注點幾乎都聚焦在零售業當中。Beacon技術在這個領域裡確實可以大有作為,我們已經在商舖、供應商等方面看到了一些實際的解決方案,包括蘋果在自家零售店當中基於iBeacon所提供的新服務等等。

不過,Beacon絕不只是一種“零售業新技術”,它所具備的潛力及能夠產生的影響力也不會被限制在零售領域。

Beacon技術會影響到我嗎?

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哪些人(用戶、顧客、客戶等等)已經或可能通過以下方式與你們的業務產生互動:

移動設備- 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可穿戴等任何具備移動特性的計算設備。
物理空間- 例如商舖、畫廊、倉庫、咖啡館、辦公場所等等。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並且同時包含這兩方面,那麼Beacon技術就會影響到你。

至少,從短期的角度講,你可以通過這種原則進行判斷。

大視野

那麼長期的角度是什麼?和其他技術一樣,Beacon技術的整體面貌也是處於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當中的。Beacon技術的出現是“大潮”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謂“大潮”,即是指虛擬的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逐漸融合。很多人說,Beacon就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嶄露頭角的一個現實範例。

以物聯網的觀點來看,隨著傳感器等硬件設備在成本上的不斷下降、尺寸上的不斷減小,以及網絡性能和容量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現實物體”將會被數字化和網絡化,我們將能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設備”,類似我們如今上網使用虛擬服務那樣。隨著這個大潮的不斷發展,一個越來越成熟的”服務層“勢必出現,這個層面當中所包含的就是基於這些聯網設備的各類解決方案。

Beacon技術的推崇者們所說的“全新的用戶體驗層面”其實就是物聯網概念的一個早期現實範例。

“全新的用戶體驗層面”具體指什麼?

回到Beacon的話題上。這事不僅僅是“推送消息”這麼簡單。我們仍然以博物館作為範例來揣摩一下。

在Beacon的系統框架下,用戶手機上的特定應用可以發現用戶正位於博物館的某展區附近,然後將與該展區相關的富信息“拉取”到手機當中,例如文字介紹、音頻、視頻、鏈接、相關文物等信息。

02-ibeacon-overview-design-product

挺不錯的吧?

不過聽上去和我們一直以來能夠做到的似乎蠻相似的。下圖當中高亮框出的部分是我們不需要藉助Beacon技術就已經能實現的:

我們早已習慣於使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來訪問網絡。當你需要了解更多情境化的信息時,完全可以拿出手機進入某個應用直接瀏覽或發起查詢。

而Beacon帶來的就是這一點細微的差異:無需用戶手動發起信息的搜尋,應用會在用戶處於特定情境時向他主動傳達恰當的信息。

應用怎麼知道應該在何時傳達信息?

這是個關鍵問題,也是關於該技術的主要爭論點之一。最大的問題在於,即使Beacon幫我們確定了用戶已經到達特定位置附近,我們又怎麼能準確的推測出用戶的意圖?

我們所討論的Beacon技術的核心價值,在於當用戶處於某情境時為其提供正確的服務。這裡包含兩方面的要素——只有同時知道“用戶在哪裡”,以及“用戶想做什麼”,整個事情才有意義。

譬如Google Now這樣的個人助理類型的應用都在嘗試為用戶當前所處的情境提供最具關聯性的服務。這裡會有很多挑戰,目前使用這類應用的用戶也清楚,這些產品尚處於早期實驗階段。

困難固然存在,但這類應用和技術終將成熟起來,我們能看到的機會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咖啡廳與酒店

我們來試著描繪一些用例。

1.咖啡廳

每張咖啡桌下都可以安裝一個Beacon設備,用戶無需排隊,只要找到空桌坐下,點單付款即可。

04-ibeacon-overview-design-product

對於客流比較大的咖啡廳來說,這種模式的潛力不容小視。

在這個場景中,用戶並不了解互動流程的細節,例如他們手機裡的應用是怎樣在Beacon設備上“簽到”並讀取到桌號及餐飲信息的。他們知道的就是自己需要安裝這個咖啡廳的應用,並授予接入服務的權限(相關閱讀:在正確的情境中向用戶獲取系統權限 ),然後就不需要再排隊了。

2.酒店

每個房間的房門後面都可以安裝一個Beacon設備。當房客走近這間​​房間時,門就會自動打開。就是這樣。

05-ibeacon-overview-design-product

這兩個案例都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在這些情境中我們能比較準確的判斷用戶的行為意圖——當你走進咖啡廳,坐到桌前,並打開他們的應用,你通常就是為了點單和享受;如果你已經辦理了入住手續並走到房間門口,你通常就是要開門進去。

實體與數字

這些用例當中都有一個大致的模式,即實體與數字的融合。就像人們常談論的那樣:“永遠在線”。

聽起來很讓人興奮。設備了解物理情境的能力正變得越來越強,這意味著它們能更好的參與並推動我們與現實世界的互動,而不只是局限在那塊屏幕或其他介質所帶來的虛擬世界當中。要更好的判斷用戶在特定情境當中的意圖,我們必須建立一種設計意識,也就是通過移動應用來解放和擴展人們在現實當中的認知及行為能力,而非將他們局限在設備當中,更不是為了推送信息而無時無刻的去干擾他們。

Beacon技術的前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探索精神、創新意識、精益的設計開發思路——要保持前進,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你要發揮想像力,創建產品原型,在真實的情境和真實用戶身上進行驗證,並在最短的週期內進行迭代和調整。

我還需要了解些什麼?

電量消耗

Beacon技術不會消耗移動設備的電量。該技術基於新的藍​​牙標準,能源消耗量極低,不使用時會進入休眠狀態。

兼容性

要使用基於Beacon技術的服務,你需要有適合的硬件及相應的應用。但所謂“適合的硬件”,其實已經涵蓋了超過200萬種設備。

隱私

如果一個應用有能力分辨出你正在什麼地方附近,它就有能力將你的信息發送到相關的服務器。這意味著服務提供方將能獲取並存儲你的行為及決策信息。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講,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能通過區隔分析、A/B測試等方式來持續改進針對你的服務。從隱私的角度講,Beacon的方式與多數其他技術相比還是有些不同的。市面上的很多分析技術,例如WiFi三角區域分析或設備版本探測等,會使用戶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已經被追踪。而在Beacon模式中,用戶是在知情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參與的——他們要自主下載應用,開啟藍牙,並授權應用獲取自己的信息。當然,要促使用戶保持應用的運行,設計師們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使其體現出清晰的使用價值。

擁抱變化

例如Beacon這類科技創新領域當中總是時刻發生著進展與變化,機遇與挑戰並存。而Beacon又是站在“虛實結合”的風口浪尖上的技術之一,作為設計師,要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關注著行業當中發生的變化。

資料來源:http://www.beforweb.com/node/484